香港浸會大學中醫學碩士,湖北中醫藥大學中西醫結合本科,武漢大學中文本科,武漢大學中文碩士曾任教香港大學、香港中醫科學院醫學顧問、湖北教育出版社教材及一般圖書編輯等職,現為“香港道德算灋醫學會”會長。
【中醫天道】
內容簡介
本書講述中醫五運六氣的天文淵源,結合臨床印證中醫“天上人相應”的合理性,以古代天文知識為主,臨床為輔,介紹傷寒鈐法日干支治病的運用訣竅,不僅構建出《內經》的覈心內容,而且複原完整的《傷寒論》,指出醫聖文字之中的內在邏輯,與中醫臨床緊密銜接,驗證於當下。
作者簡介
香港浸會大學中醫學碩士,湖北中醫藥大學中西醫結合本科,武漢大學中文本科,武漢大學中文碩士曾任教香港大學、香港中醫科學院醫學顧問、湖北教育出版社教材及一般圖書編輯等職,現為“香港道德算灋醫學會”會長。
-------------------------------
【圓運動的古中醫學】
編輯推薦
彭子益在大半生的醫療實踐和醫學理論探索中
最終準確把握了中國傳統醫學的精髓
一種對症下藥、辨證施治的根本治療原則
一種宏觀著眼、微觀著手的系統性思維方法
一種追根溯源、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
並創立了“中醫圓運動功”
內容簡介
本書由“中醫復興之父”,繼醫聖張仲景之後的第二比特醫中聖人彭子益所著。 該書以《易經》河圖中氣升降圓運動之理,破解《內經》、《難經》、《神農本草經》、《傷寒雜病論》、溫病學說的千古奧秘,批判地繼承、發展了古中醫學,從頭緒紛繁的古醫經中,理出了“生命宇宙整體觀”、科學實用的中醫系統科學。 本次點校,以中國國家圖書館1947年版《圓運動的古中醫學》為底本。 原書為5册,第1册收“原理上篇”、“古方上篇”、“溫病本氣篇”; 第2册收“兒病本氣篇”、“時病本氣篇”; 第3册收“古方中篇”、“古方下篇”、“脈法篇”、“舌胎篇”、“藥性提綱篇”; 第4册收“《金匱》方解篇”、“《傷寒論》方解篇”; 第5册收“生命宇宙篇”。 各篇均單獨列有目錄。 今將5册合為一書,將各篇目錄删去,統一編排全書目錄,而各篇各章節內容仍遵循原書的順序。
作者簡介
彭子益(1871-1949年),雲南大理鶴慶人。 清末民國年間著名白族醫學家。 彭子益出言詼諧辛辣,孤傲不馴,才學過人,識見超邁不與同道合。 少年時代就對醫道情有獨鍾。 經過不斷的精心研讀,他對傳統中醫理論典籍的理解和把握達到了一個辨識透闢,由博返約的層次。 成年後,負笈遊歷重慶,自薦於吳棹仙創辦之重慶巴縣國醫學校任教。
目錄
壹
原理上篇
二十四節氣圓運動簡明
圖說001
陰陽003
五行004
五行相生相剋006
六氣007
十二經名詞的說明014
二十四節氣圓運動詳細
說明017
大氣圓運動範圍圖說022
古方上篇
理中丸證治本位的意義025
麥門冬湯證治本位的
意義027
小建中湯證治本位的
意義028
當歸生薑羊肉湯證治
本位的意義030
腎氣丸證治本位的意義031
大黃黃芩黃連瀉心湯證治
本位的意義033
榮衛的意義036
桂枝湯證治本位的意義037
麻黃湯證治本位的意義038
桂枝麻黃各半湯證治本位的
意義040
四逆湯證治本位的意義041
附子湯證治本位的意義042
烏梅湯證治本位的意義043
大承氣湯證治本位的
意義045
桃核承氣湯證治本位的
意義046
貳
小柴胡湯證治本位的
意義047
大柴胡湯證治本位的意義048
讀傷寒論十方讀法五條053
溫病本氣篇
溫病的意義055
病在榮衛057
病在氣分061
病在腸胃063
病在血分064
兩感溫病065
冬溫067
鼠疫068
濕溫069
溫病的壞病071
溫病系陰虛亦系陽虛073
養陰液保陽根必先保
中氣073
溫病脈是虛象074
溫病忌發汗何以溫病
非得汗不解074
溫病出疹之關係075
溫病汗下之過076
溫病與燥病之分別077
溫病誤用石膏必死078
《內經》經文讀法079
《傷寒論》的溫病經文
解釋082
《溫熱經緯》與《溫病
條辨》的讀法083
烏梅白糖湯治癒溫病
發熱十五案086
兒病本氣篇
發熱090
大小便病091
腹痛095
咳嗽096
風病099
面紅身癢101
三
耳流膿101
目病102
倦怠103
疝103
疳病104
蟲病104
喉痛105
外感106
猩紅熱107
大頭溫108
暑病109
疹病110
痘病115
痄腮116
內熱與內虛117
陰虛118
實證118
辨別小兒病症之虛實119
感寒停食外治法121
危證121
脈法122
看指紋法123
時病本氣篇
暑病126
霍亂133
水瀉138
痢疾142
瘧疾147
喉痛150
感冒154
燥氣病160
痧症168
濕熱病169
傷寒論方解篇
上篇172
中篇一184
中篇二196
下篇216
肆
金匱方解篇
內傷水氣黃疸251
內傷趺蹶手指臂腫轉筋
狐疝蛔蟲257
外科瘡癰腸癰浸淫瘡259
外感曆節中風260
外感痙濕暍瘧261
外感百合狐惑陰陽毒266
婦人妊娠產後病及雜病269
內傷嘔吐噦下利222
內傷腹滿寒疝宿食228
內傷胸痹心痛短氣231
內傷痰飲咳嗽234
內傷肺癰肺痿上氣239
內傷血痹虛勞243
內傷驚悸吐衄下血瘀血246
內傷奔豚248
內傷消渴小便不利淋249
古方中篇
炙甘草湯證治本位的意義280
茯苓杏仁甘草湯證治本位
的意義281
酸棗仁湯證治本位的意義282
白頭翁湯證治本位的意義283
薯蕷丸證治本位的意義283
生薑瀉心湯證治本位的
意義285
黃芪五物湯證治本位的
意義287
大黃䗪蟲丸證治本位的
意義288
大黃牡丹湯證治本位的
意義289
薏苡附子敗醬散證治
本位的意義289
葶藶大棗瀉肺湯證治
本位的意義290
甘麥大棗湯證治本位的
意義291
伍
溫經湯證治本位的意義292
意義338
大黃牡丹湯薏苡附子敗
醬散證治推論的意義339
葶藶大棗瀉肺湯證治推論
的意義340
甘麥大棗湯證治推論的
意義341
溫經湯證治推論的意義342
桂枝湯麻黃湯桂枝麻黃各
半湯證治推論的意義343
大承氣湯、核桃承氣湯、四
逆湯、附子湯、烏梅丸證
治推論的意義345
大小柴胡湯證治推論的
意義347
再推論桂枝湯麻黃湯的
意義349
再推論承氣湯四逆湯的
意義353
古方下篇
理中湯證治推論的意義296
麥門冬湯證治推論的意義302
小建中湯證治推論的意義307
當歸生薑羊肉湯證治推論
的意義312
腎氣丸證治推論的意義314
大黃黃芩黃連瀉心湯證治
推論的意義320
炙甘草湯證治推論的意義324
茯苓杏仁甘草湯證治推論
的意義324
酸棗仁湯證治推論的意義326
白頭翁湯證治推論的意義328
薯蕷丸證治推論的意義329
生薑瀉心湯證治推論的
意義331
黃芪五物湯證治推論的
意義333
大黃䗪蟲丸證治推論的
陸
脈法篇
洪伏二脈362
躁駛二脈362
平人脈363
真髒脈363
指法與脈比特364
診脈先分別脈的大體365
處方定藥要在指頭未離
脈時決斷365
處方定藥要自己立法371
脈的原理372
枯潤二脈354
微弱二脈355
虛實二脈355
鬆緊二脈356
滑澀二脈357
弦緩二脈357
濡細二脈358
大小二脈359
芤革軟硬四脈359
浮沉遲數四脈360
結促動代四脈361
舌胎篇
平人舌胎374
舌的部位374
傷寒舌胎375
溫病舌胎376
內傷的舌胎377
蟲病舌胎378
陰虛舌胎378
藥性提綱篇
初學用藥的提綱380中氣藥380
圓運動的古中醫學
脾胃土氣藥381君火相火藥384
肺與大腸金氣藥382外感榮衛藥384
肝膽木氣藥382常用藥中特別注意藥385
腎家水火二氣藥384
生命宇宙篇
古中醫學入門的指導388《內經》的學說405
孔子的學說393現代科學的證明407
周秦諸子的學說404
醫學大概的意義421
王養林書後424
汪英時書後426
王祥瑞贊428
附錄彭子益先生傳429
-------------------------------
【系統的古中醫學】
內容簡介
本書由“中醫復興之父”,繼醫聖張仲景之後的第二比特醫中聖人彭子益所著。 該書以《易經》河圖中氣升降圓運動之理,破解《內經》《難經》《神農本草經》《傷寒雜病論》、溫病學說的千古奧秘,批判地繼承、發展了古中醫學,從頭緒紛繁的古醫經中,理出了“生命宇宙整體觀”、科學實用的中醫系統科學。 本書以“物質勢力圓運動歸納於一個細胞小體”的原則,系統分析晋、唐以前“古”中醫學之理論特點及治療原則。 全書分生命宇宙、系統原理處方基礎、傷寒讀法、溫病本氣、時病本氣、時方改錯等篇。 現存1940年成都四川國醫學院鉛印本。 全書分“生命宇宙篇”、“中醫原理篇”、“經方用法篇”、“溫病篇”、“傷寒論原文讀法篇”、“傷寒論方解篇”、“雜症治法篇”、“時方用法篇”八個部分。
作者簡介
彭子益(1871-1949年),雲南大理鶴慶人。 清末民國年間著名白族醫學家。 彭子益出言詼諧辛辣,孤傲不馴,才學過人,識見超邁不與同道合。 少年時代就對醫道情有獨鍾。 經過不斷的精心研讀,他對傳統中醫理論典籍的理解和把握達到了一個辨識透闢,由博返約的層次。 成年後,負笈遊歷重慶,自薦於吳棹仙創辦之重慶巴縣國醫學校任教。
目錄
壹
生命宇宙篇
生命宇宙篇序001
宇宙間大氣的圓運動002
創造生命的宇宙範圍與
中心003
宇宙造化的構成003
造化生物生命的原素與
其方法004
長養生物生命的常規005
違反常規的影響006
生物生命死亡的因果007
孔子的學說007
土壤學的證明013
無線電學的證明014
氣象學的證明016
化學的證明018
動物學證明019
細胞學的證明020
營養學的證明021
生理解剖學的證明022
力學的證明023
物理學的證明024
礦物學的證明025
結論026
跋027
系統原理篇
系統原理篇序029
系統的認識030
陰陽的認識031
五行的認識031
五行相生相剋的認識032
人秉五行氣質而生臟腑
的認識033
六氣的認識035
貳
六氣運動之圖035
厥陰風木036
少陰君火037
少陽相火037
太陰濕土038
陽明燥金039
太陽寒水039
五主五榮051
五聲五志054
氣血的認識056
榮衛的認識056
藥性大概的認識058
脈法大概的認識060
結論062
處方基礎篇
處方基礎篇序063
理中丸064
麥門冬湯069
小建中湯071
當歸生薑羊肉湯076
腎氣丸078
瀉心湯081
炙甘草湯084
茯苓杏仁甘草湯085
酸棗仁湯087
白頭翁湯088
薯蕷丸090
生薑瀉心湯093
黃芪五物湯096
大黃䗪蟲丸098
大黃牡丹湯100
薏苡附子敗醬散100
葶藶大棗瀉肺湯102
甘麥大棗湯104
溫經湯105
傷寒讀法篇
讀《傷寒論》原文的預備110
桂枝湯112
麻黃湯113
桂枝麻黃各半湯114
三
四逆湯118
附子湯118
烏梅丸119
大承氣湯120
桃核承氣湯121
小柴胡湯123
大柴胡湯124
全篇結論129
《傷寒論》六經原文
讀法篇序130
《傷寒論》六經原文
讀法篇131
讀法總綱131
上篇132
榮衛病132
太陰脾臟病135
少陰腎臟病136
厥陰肝臟病136
陽明胃腑病137
太陽膀胱腑病138
少陽膽經病139
上篇讀法139
中篇141
榮衛病141
太陰脾臟病142
少陰腎臟病143
厥陰肝臟病145
陽明胃腑病147
少陽膽經病153
中篇讀法154
下篇155
榮衛壞病155
結胸痞證161
太陰脾臟熱病164
少陰腎臟熱病165
厥陰肝臟熱病167
陽明胃腑寒病169
少陽膽經壞病171
下篇讀法173
傳經篇174
疑難篇176
類傷寒病篇180
讀法總結184
方解186
上篇186
中篇189
下篇191
類傷寒篇198
肆
溫病本氣篇
溫病本氣篇序200
溫病本氣201
病在榮衛203
病在氣分205
病在腸胃208
溫病的壞病209
兩感溫病211
溫病脈是虛象213
溫病忌發汗何以溫病
非得汗不解214
溫病出疹之關係214
溫病汗下之過215
經文讀法215
《傷寒論》溫病經文的
解釋218
《溫熱經緯》與《溫病
條辨》的學法219
烏梅白糖湯治癒溫病
發熱病案223
時病本氣篇
時病本氣篇序227
濕氣病228
病在榮衛228
病在脾胃229
病在氣分230
病在血分230
暑病231
暑瀉233
暑厥234
霍亂236
熱霍亂236
蠶矢湯237
幹霍亂238
五豆飲238
中穢霍亂238
寒霍亂239
濕霍亂240
水瀉241
加减平胃六一散241
痢疾242
普通痢疾242
偏熱痢疾243
伍
偏寒痢疾244
外感痢疾244
瘧疾245
白喉248
陰虛喉痛248
濕熱喉痛249
外感喉痛249
陽虛喉痛250
爛喉痧251
時行感冒251
熱傷風252
秋燥感冒253
秋燥瘧疾254
燥氣霍亂256
兒病本氣篇
兒病本氣篇序262
小兒內傷262
小兒外感267
小兒疹病271
小兒胙腮275
小兒實證276
小兒危證278
小兒脈法279
答客問279
時方改錯篇
時方改錯篇序282
補益之劑283
發表之劑288
攻裏之劑293
湧吐之劑294
和解之劑296
表裡之劑298
消補之劑300
理氣之劑301
理血之劑303
祛風之劑306
祛寒之劑310
祛暑之劑312
利濕之劑313
潤燥之劑318
瀉火之劑321
陸
除痰之劑329
收澀之劑331
殺蟲之劑332
癰瘍之劑332
經產之劑334
金匱藥性脈法醫案女科外科讀法篇
金匱藥性脈法醫案女科
外科讀法篇序340
《金匱》讀法340
藥性讀法341
脈法讀法357
醫案讀法364
女科讀法369
外科讀法370
全書結論370
編後感言371
NT$2400
【九宮點穴正脊經筋療法】(函盒精裝)
NT$2350
【百病多因情作祟】——名醫解讀中醫情志病
NT$1600
宮廷理筋術:【脊柱+四肢】(兩卷)
NT$1499
【黃帝內經十二經脈圖譜】(謹遵宋版《靈樞》明嘉靖刻印本)
NT$1650
【黃帝內經通解】
NT$1599
靳三針:【臨症配穴法+穴組使用圖冊+療法流派臨床經驗全圖解】
NT$1999
《日本針灸醫籍十六種》
NT$2200
【圖解針灸學】
NT$1600
【頰針療法】+【頰針療法掛圖】
NT$1250
【尋回中醫失落的元神:易之篇道之篇+象之篇】
NT$2980
【孫朝宗奇經八脈學驗專輯】+【孫朝宗醫論醫話醫案輯要】
NT$1500
人體三維卦+心靈治療與宇宙傳統
NT$1450
【中國刺血療法大全(第三版)】+【刺血療法全真圖解】
NT$2000
《中醫腫瘤學(修訂版)》+《中醫腫瘤食療學》【2冊】
NT$1900
中藥大辭典(第2版上下冊)+中醫大辭典(第2版)
NT$1750
【思考中醫】+【選擇中醫】+【走近中醫】+【內證觀察筆記】(四冊)
NT$1250
玄隱遺密(豎排繁體版)
NT$1550
【胡希恕傷寒論講座】+【胡希恕金匱要略講座】(套裝共2冊)
NT$3200
華佗遺書+扁鵲鏡經 珍藏版(2冊套裝)
NT$2050
【田合祿中醫學全套】(五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