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單後請聯系書店客服獲取物流資訊(掃碼LINE或WhatsApp)
生命內景與《道藏》精選藥方研究 +中醫氣化結構理論·道、天地、陰陽(生命大觀)(2冊)
生命內景與《道藏》精選藥方研究 +中醫氣化結構理論·道、天地、陰陽(生命大觀)(2冊)

生命內景與《道藏》精選藥方研究 +中醫氣化結構理論·道、天地、陰陽(生命大觀)(2冊)

NT$1950
已售:13


東方書院前.png

主图-01.jpg

内容介绍:

本书在研读古今数百种典籍的基础上,集理论建构和实践应用于一体,遵循“言出有据,引论结合,分析细致,考辨精详”十六字原则,努力为“文人治医,,从理论基础到临证实践打通一条具有可操作性的借鉴途径。全书分为上、中、下三篇,以“气象思维”为核心主线。上篇“生命内景”密切结合道教医学和传统中医学,努力系统还原古人探索人体生命内部规律的本然面貌,并高度浓缩为一张《医道太极图》;中篇“药方剖析”以此图为模型逐一分析从《道藏》中精心挑选出来的99张药方的配伍原理,并画出每张药方的药气运行图。下篇“古为今用”探讨《道藏》药方的基本属性、历史局限和是否可以为今天所用以及如何应用的问题。上篇与中篇是体与用的关系,中篇与下篇是点与面、微观与宏观的关系。


作者介绍:

颜文强,1983年出生,福建省漳州市龙海人,哲学博士、中医学博士后(在站),大理大学民族文化研究院助理研究员、硕士研究生导师、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学博士后科研人员。2006年毕业于福建师范大学环境保护监测专业;2012年毕业于闽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专业,获法学硕士学位,硕士论文《孙中山与毛泽东哲学思想比较研究》,导师为邓文金教授:2015年毕业于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宗教学专业,获哲学博士学位,博士论文《生命内景与(道藏)精选药方研究》,导师为四川大学老子研究院院长詹石窗教授;毕业后到大理大学工作至今,2016年同时考入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学博士后流动站,师从新安医学“张一帖”第十五代传人张其成教授。目前已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l项,发表学术论文40多篇;参与国家“十三五”规划重大文化工程l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3项:荣获2017年度“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主要从事道教医药学、民族宗教、国学养生等研究。


目录:

导论
    一、选题缘起与题名释义
    二、学术界研究现状与本书新生点
    三、本书的研究对象和上中下三篇逻辑关系
    四、本课题研究的必要性
    五、本书的研究方法
    六、从“一阶研究”到“三阶研究
    七、本书的创新与不足之处
上篇    生命内景
第一章    道医生命观:生命的诞生、结构与演变
    第一节    道医的生命诞生观
        一、道源论:宇宙万物化生的总根源——道
        二、从元气论到元炁论:天人沟通的媒介——先天是与后天气
    第二节    道医的生命结构观
        一、先天精气神与后天精气神
        二、性命的先后天之分
    第三节    道医的生命演变观
        一、元神与识神:一退一进
        二、生命的两种归宿:逆回“来路”或走完“去路
    本章小结
第二章    脏腑的本质:从“静态形体解剖”到“动态精气运行
    第一节    何为“脏”与“腑
        一、“脏”与“腑”何为贵
        二、“脏有五”“腑有六”其数目依何而定
        三、“奇恒之腑”是否属于“脏腑
        四、“脏腑”指的是结构还是功能:静态结构、动态精气
        五、五脏配五行的两种模式:从古文《尚书》到今文《尚书》
        六、“藏象”的本义到底是什么:五脏所藏之真炁本象
    第二节    各脏腑精气运行特点与先天真炁本象
        一、肝气:柔润温升本性与青龙形真炁象
        二、心气:散极而敛本性与朱雀形真炁象
        三、脾脏与胃腑:斡旋中州与黄凤形真炁象
        四、肺气:清凉收降本性与白虎形真炁象
        五、肾气:藏极而启本性与玄鹿形真炁象
        六、消化与排泄的小肠、大肠、膀胱
        七、三焦究竟为何物
        八、兼具脏与腑的胆:以降为顺本性与龟蛇形真是象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经络的真相
    第一节    经络的发现:从“血脉”到“气脉
        一、“血脉”的命名与“经”“络”的细分
        二、由“血”及“气”:“气脉”的发现
        三、“气脉”到底包括哪些
    第二节    血液的形成与血脉系统
        一、血液是怎样生成的
        二、大血脉何处寻:冲脉
        三、血液流通网状图:血脉系统
    第三节    经气运行的基本方式:升降出入
        一、营气的升降
        二、卫气的出入
    第四节    经络的数目与经筋、皮部
        一、经络数目的确定以何为据:“人之合于天道
        二、“十二经筋”与“十二皮部”是否是“经络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医道太极图:人体生命内景的缩影
    第一节    气象思维:古人探索生命奥秘和天人关系的金钥匙
        一、气以载象、象以显气
        二、生物圈与“大气圆运动
        三、医道太极图:中气如轴、四维如轮、轴运轮转
    第二节    祖国传统医学的特点与优势究竟为何
        一、传统医学的一大特点:天人相应的气象思维
        二、中医学的一大优势:知常达变的医疗思路
        三、“辨证论治”与“辨机论治”:如何“达变”以“回常
    本章小结
上篇    总结
中篇    药方剖析
第五章    中国传统药理学:本草药象学
    第一节    中药种类与治病机理
        一、中药种类与“本草”由来
        二、中药治病的机理:以偏纠偏
    第二节    中药主治功效从何得知:本草药象学
        一、古人的药性知识并不全是直接来源于“实践
        二、古人探索中药治病的方法:以象推气、以效验象
        三、药象多端,药性怎样确定:诸象合参、主象定调、临床验证
    第三节    本草药象学的局限与优越性
        一、“本草药象学”的局限:有形之“象”多端、无形之“气”难明
        二、西方成分理化分析法能否克服本草药象学的局限
        三、本草药象学的优越性与历史局限的克服路径:医道临证、心明气象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急救科与五官科
    第一节    药方分类与药量换算
        一、药方分类为何无法严格按照逻辑学标准
        二、历代药量古今换算以何为据:古代度量衡的多变
    第二节    急救科
        一、摔伤、打伤、刀剑伤、烧烫伤:当归散等
        二、落水溺死、中暑猝死:灶灰掩埋方等
        三、吐血与心腹绞痛:草霜散等
        四、杂病类急救:鲤鱼散等
    第三节    五官科
        一、眼科类:补肝复明散等
        二、耳鼻喉类:甘桂味仁汤等
        三、口齿类:归射升附膏等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内科与外科
    第一节    内科
        一、肝胆类:小续命汤等
        二、心与小肠类:龙牡远茯汤等
        三、脾胃类:四顺汤等
        四、肺与大肠类:款冬丸等
        五、肾与膀胱类:桂牡附子散等
    第二节    外科
        一、疔疮肿痛与白癜风:苍耳散等
        二、痈疽癞疥、骨肉疽败等各种皮肤重症:岐伯神圣散等
    本章小结
第八章    儿科、妇产科与男科
    第一节    儿科
        一、小儿咳嗽、泄利拉稀、惊啼:八味生姜煎等
        二、头面生疮、不生发:榆皮膏等
        三、小儿语迟与中风恶痱不语:赤小豆散等
    第二节    妇产科
        一、分娩前:秦桂丸等
        二、分娩时与分娩后:难产、血崩(如圣散等)
    第三节    男科
        一、梦遗尿精、阴部生疮:参冬丸等
        二、阴痿、茎痛:菟味蛇床丸等
    本章小结
第九章    食疗科与美容科
    第一节    食疗科
        一、小儿、妇产诸症:羊肚汤等
        二、小便失禁、尿结石、下痢:鸡肠汤等
        三、风湿、哮喘、耳聋鼻塞目翳:薏仁粥等
    第二节    美容科
        一、容颜美白与去瘢痕、黑痣:姜桂美白散等
        二、白发掉发治疗与美须鬓:麻仁秦椒汤等
        三、狐臭治疗、增体香、瘦身:木香附灰散等
    本章小结
    中篇    总结
下篇    古为今用
第十章    《道藏》药方的基本属性与历史局限
    第一节    “规律”意蕴与先后天医学
        一、揭示规律目的何在:由“已知”推“未知
        二、道教医学与传统中医学:“先天医学”“后天医学
        三、道教医学先天属性的优势所在
    第二节    《道藏》药方的基本属性
        一、“属性”与“特色”有何不同
        二、直达病灶、顾护元阳
        三、寒温并用、升降同调
        四、剂型多样、配伍精简
    第三节    《道藏》药方的历史局限
        一、局限的“历史性
        二、五运六气不明晰
    本章小结


主图-01.jpg


北京中医大学徐安龙说:本书正是以《道德经》《易经》为背景,以《黄帝内经》为依托,再结合《伤寒杂病论》以生命为研究对象,探讨了中医的根脉、主线、原则及其所面临的问题。本书提出:气化是认识生命的关键,道和天地为生命的根源,阴阳为生命展开的模式,天人一气而同构为生命的实质,精气神为生命本天、应天、通天的表达。本书将现行中医基本理论的源头,由阴阳五行进一步前推到道与天地,对于认识生命、认识中医和临床疗效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文化自信不能狂妄自大,以中医为主不是排斥现代科学,而是更加需要我们以古代先贤为榜样,以求真务实的态度,去研究和发展中医,赋予中医以新时代相对应的形式。同时,从现代西方社会各方面发展所遇到的诸多问题和瓶颈看,特别是从医学上的问题看,现代科学和社会都急需从东方文明的智慧中汲取营养,以丰富其内涵和增加其源动力。此乃“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北京中医药大学访问学者敬天林说:王朝阳教授在书中,对中医学的许多概念、范畴,从气化结构的角度作了阐释;对《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等中医经典的主线及其相互关系,对涉及中医基础理论的若干问题都谈了自己的理解和认识。这对探求真理、研究学问、繁荣学术无疑是有积极意义的。

王朝阳教授是北京中医药大学(原北京针灸骨伤学院) 89 级毕业生。从医从教 20 多年以来,专注于专业,倾心于学问,钟情于临床。正如王教授在“自序”中所说:在做好教学、临床工作中,“白云先生”“刘老渡舟、赵老绍琴、胡老希恕诸前辈”“皆为楷模”;王教授的父亲王端义,师从中医学家程门雪先生,为上海中医药大学第二届毕业生,原北京针灸骨伤学院教授,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主任医师,神经内科、针灸科主任,中国中医药学会第二届理事会理事。王端义教授从事头皮针临床与教学多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头皮针治疗学》《头针运动疗法》在原来的国际标准基础上又有所改进和增益,特别是把头皮针疗法与运动针法相结合,形成了一套头皮针运动疗法,将头皮针治疗技术提高到了新水平。王教授说:“父亲虽为国内头针专家,但一生淡泊名利,勤恳工作,为自己做人做事做学问树立了榜样。” 


绪言

    一、《黄帝内经》中的中医理论主线

    二、如何研读中医经典

    三、中医成才之要

第一章天地

第一节天地与人

    一、先秦两汉时期的哲学特点

    二、同源、同构、互感

    三、天地立极,人化于中

  第二节天地之别,阴阳之要

    一、天尊地卑

    二、天地之别,阴阳之要

    三、四气调神,生气通天

    四、重天,重精气,重心肾

    五、天人相应的节律性

  第三节天地气化模式在人体气化结构中的体现

    一、以名命气,以气命处,而言其病

    二、天地之气、天地之位、天地之性

    三、气化结构中天、地、人三部的体现

  第四节天地之性是经络、脏腑*根本的属性

    一、经络、脏腑天地之性总论

    二、脏腑天地识

    三、经络天地识

  第五节  《黄帝内经》前九篇的展开顺序

    一、前三篇言天

    二、中三篇言天与地

    三、后三篇统论人

    四、总论

第二章阴阳

第一节两仪

  第二节四象

    一、天道四象与人道四象

    二、六节中心肺肝肾四脏的关系

  第三节从四象到六节

    一、五行

    二、从四象到五行再到六节

    三、人体内两类不同的气化结构

    四、阳明与厥阴

    五、三阴三阳生命模式的说明

  第四节  《内经》与《伤寒论》中六节专论

    一、六节简论

    二、《六节藏象论》中脏腑陛质的分类方式

    三、《内经》中三阴三阳的论述

    四、《伤寒论》中三阴三阳构架的特点

骞三章脏气流转

  *节五脏气化之本位和流转之位

    一、人体五脏气化本位

   ……

第四章五行学说的两种模式

第五章气与位的统一——兼论经络与脏腑的关系

第六章精气神

后记

......以《道德经》、《易经》为背景,以《黄帝内经》为对象,探讨生命的由来、终始、本质;
以道、天地、阴阳为主线,对中医理论的框架进行重构,并以之指导中医临床实践。
......

王朝阳,男,47岁,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儿科大学荣誉教授,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博士研究生导师。 出身于医学世家,继承父亲王端义教授的“运动头针疗法”,在临床中广泛运用于内外妇儿各科治疗,有较好的疗效。师从于蒲辅周先生(**之保健医)的亲传弟子、广安门医院薛伯寿教授,对热病、妇科、儿科、老年病、肿瘤及内科杂病的治疗皆有很深的体会。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浓厚兴趣,跟随白广远先生修习太极拳二十年。

東方書院后.png

1608384496965923.jpg

生命內景與《道藏》精選藥方研究 +中醫氣化結構理論·道、天地、陰陽(生命大觀)(2冊)
NT$1950
注: 書籍送貨期間請保持手機開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