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作為西方政治學領軍人物撒母耳·E·芬納的三卷本《統治史》是20世紀西方政治學的傳世巨著。 《統治史》的主要關注點是世界歷史中政府形態的發展,以各個國家的政府形態、統治管道和國家社會關係為覈心,大致依照時間順序,先把我們帶入世界文明中最為古老的蘇美爾城邦,述及薩爾貢、埃及、亞述、猶太、波斯、希臘、中國、羅馬、印度、拜占庭、阿拉伯、中世紀歐洲、日本、 奧斯曼帝國等地區和國家的政治史,然後把焦點轉入文藝復興和新教運動後的歐洲各國和美洲殖民地政治制度的突破性發展,最後,集中討論影響當代世界的三大革命(美國革命、法國革命及工業革命)以及這些革命給世界政治、政府形態和國家社會關係所帶來的前所未有的變化。
《統治史》一卷《古代的王權和帝國——從蘇美爾到羅馬》思考了“宮廷式”政治類型,述及世界文明中最為古老的蘇美爾城邦、埃及、亞述、波斯、中國的漢朝、羅馬,也解釋了其中的例外,即猶太人的王國和羅馬共和國。
《統治史》第二卷《中世紀的帝國統治和代議制的興起——從拜占庭到威尼斯》講述中世紀的歷史,作者考察了拜占庭帝國、哈裡發國家、唐朝與明朝的演變、封建制歐洲的特點,在翡冷翠和威尼斯共和制之被選擇,代議制的興起以及最後整個歐洲典型的國家建制的誕生。
《統治史》第三卷《早期現代政府和西方的突破——從民族國家到工業革命》以日本德川時期為開端,接著評述中國清朝、奧斯曼帝國和莫臥兒帝國,以及英國、法國和西班牙的民族國家和代議制的興起,隨後考察文藝復興和新教運動後歐洲各國和美洲殖民地政治制度的突破性發展, 最後對三大革命(美國革命、法國革命、工業革命)影響下的“現代國家路徑”進行了概要性評述。
作者簡介
作者薩繆爾·E·芬納,英國著名政治學家、歷史學家。 畢業於牛津大學,曾執教于貝利奧爾學院,後任基爾大學政治學教授,1966年開始任曼徹斯特大學政治學系主任,1974年回到牛津大學並任格拉斯頓講座教授。 芬納還曾任英國政治學會主席和國際政治科學協會副主席(1965-1969)。 芬納一生博學多產、著作等身,代表作有《馬背上的人:軍事力量在政治中的作用》(1962)、《比較政府:政治學研究導論》(1974)和三卷本《統治史》。
譯者王震,上海社會科學院世界中國學所副研究員、法學博士,兼任西亞北非研究中心秘書長,主要研究領域為國際政治、世界歷史等。 2005-2006年曾赴以色列特拉維夫大學訪學,多次參與國家社科基金、教育部等委託的重大科研專案,現時獨立主持國家社科基金和上海市社科規劃辦委託項目,研究成果曾獲“第九届上海市決策諮詢研究成果一等獎”。 已在《社會科學》等重要學刊發表論文20餘篇,出版有專著《一個超級大國的核外交:冷戰轉型時期美國核不擴散政策(1969-1976)》(新華出版社,2013年)。
譯者馬百亮,畢業於上海交通大學,獲英語語言文學專業碩士學位。 2005年起任教於上海海洋大學外國語學院,長期從事翻譯工作,志趣為世界古代史研究,現時已累計翻譯出版作品100多萬字。 主要譯作有《統治史》卷一(合譯)、《統治史》卷三。 其中《我們為什麼不說話:以自閉症之奧秘解碼動物行為之謎》獲2008年文津圖書獎,並獲評當年的年度百佳圖書。
目錄
第一卷目錄
中譯序(趙鼎新)
前言
概念性序言
1.反復出現的主題
2.政體類型
3.政體類型概述
4.決策執行人員
5.對政府的限制
6.評估標準
7.沒有終極論的軌跡:發明和死胡同
參考文獻
第一部分蘇美爾、埃及、亞述、猶太
背景一
1.至西元前1700年
第一章蘇美爾城邦
1.發端
2.大事年表
3.經濟與社會背景
4.中央權威(大約西元前2600—前2344年)
5.概要與評估
6.蘇美爾城邦的消失
第二章埃及王國到中王國的衰落(西元前1678年)
1.引言:“當芽兒彎曲……”
2.設定
3.大事年表
4.政府與宗教
5.中央權威
6.行政
7.評估
背景二
1.薩爾貢時期的世界列國
2.國家間均衡及其崩潰(大約西元前1500—前1200年)
第三章鼎盛時期的埃及政體——新王國
1.引言:新王國
2.中央權威
3.新王國的管理
4.主要政府職能
5.雜亂無章的行政風格
6.新王國時期的評估
7.新王國的崩潰
第四章西元前745—前612年的亞述帝國
1.亞述帝國的意義
2.大事年表
3.亞述人的基本信仰
4.中央權威
5.帝國的行政管理
6.評估
第五章西元前1025—前587年的猶太王國
1.聖地之民
2.從亞伯拉罕到大流散
3.聖經子民
4.猶太王權的形成
5.猶太國家和君主制
6.傳播
第二部分波斯、希臘、羅馬、華夏
背景
第一章波斯帝國
1.土地和人民
2.帝國的誕生
3.大事年表
4.王權和貴族
5.中央和地方政府
6.波斯帝國的弱點
7.回顧和展望
第二章最早的共和國:希臘人
1.希臘社會的發展
2.國家和人民
3.城邦的構成
4.斯巴達
5.雅典的民主
第三章城邦的終結
1.同盟和聯邦
2.希臘民主的終結
第四章羅馬共和國
1.國家和人民
2.大事年表
3.共和國中期的政體
4.羅馬公民和羅馬“聯盟”
5.共和國為什麼會崩潰
6.評估
第五章華夏國家的形成
1.華夏早期大事記
2.先秦時期中國的連續性
3.儒家與法家
4.秦
第六章漢帝國
1.漢朝的建立
2.政府制度的評述
3.皇帝
4.宮廷內的政治過程
5.地方行政架構
6.中央政府
7.政府人事制度
8.國家行為
9.評估
第七章羅馬帝國:元首制(西元前27年—西元284年)
1.奧古斯都·愷撒和元首制
2.戴克裏先即位(西元284年)前的羅馬帝國
3.羅馬帝國的特徵
4.自治市
5.行省
6.皇帝
7.公共服務
8.結果
9.安敦寧時代:評估
第八章晚期羅馬帝國:從戴克裏先到狄奧多裡克(284—526年)
1.晚期羅馬帝國及其終結
2.皇帝
3.新的疆域結構
4.中央行政
5.大區和禁衛軍長官
6.中央行政的職能:總結
7.文官制度
8.軍隊
9.公共服務及其履行
10.結論
11.對羅馬貢獻的評估
參考文獻
修訂版譯後記
第二卷目錄
綜述
1.過渡時期
2.“歷史性宗教”的政治相關性
3.為舊而生的“新國家”
4.移民與入侵
5.中世紀晚期的國家體系
第一部分東歐與中東
第一章西元1000年前後的拜占庭帝國
1.大事記
2.拜占庭政體的特徵
3.帝國的版圖
4.中央政府
5.政府職能
6.評估
7.結論:拜占庭政治制度的遺產及其重要性
第二章哈裡發帝國(約西元900年)
1.哈裡發帝國興衰大事記
2.阿拔斯帝國的優勢與缺陷
3.政體的性質:比較和對照
4.帝國的版圖
5.哈裡發
6.中央政府
7.公共工程
8.評估
9.結論:哈裡發帝國的特徵與局限
關於馬穆魯克埃及的說明(西元1250—1217年)
1.馬穆魯克政體的特徵與重要性
2.馬穆魯克概況
3.埃及
4.馬穆魯克統治
5.馬穆魯克統治的負債表
第二部分中國
第三章唐帝國
1.從漢到隋的概況
2.唐初(618—755年)
3.晚唐時期(755—874年)
4.唐代的終結(874—907年)
5.結論
第四章明朝統治(1368—1644年)
1.明代社會與經濟
2.明代的轉型
3.統治架構
4.中國人的憲政
5.文書與癱瘓
6.政府與“士紳”聯盟
7.管理不善
8.政權的特徵
9.明政權的力量與缺陷
第三部分歐洲
第五章封建背景
1.黑暗時代
2.中世紀早期的制度與軍事
3.中世紀的統治行程與架構
第六章統治
1.西歐和中歐的政治地理
2.歐洲王國的發展
3.英格蘭封建王國
4.法蘭西:經典的封建王國
5.德意志王國的解體
第七章共和政體:翡冷翠和威尼斯
1.自治的衝刺
2.血腥的義大利
3.都市共和制
4.1370年左右的翡冷翠政府
5.至靜之所:威尼斯
6.中世紀共和制的遺產
第八章代議制
1.中世紀的偉大政治發明
2.教會與世俗代表之間的聯系
3.“代表”的含義
4.代議制的特徵
5.三種代議制的比較(英格蘭、法國和波蘭)
6.代議制原則的命運
參考文獻
譯後記
第三卷目錄
第四部分舊帝國和新君主制(1500—1776年)
綜述
亞洲
第一章德川幕府時期的日本(1600—1745年)
1.土地和人民
2.大事年表
3.德川幕府的封建基礎
4.德川幕府的統治
5.政治過程
6.政府職能
7.評估
第二章中國:清朝的黃金世紀(1680—1780年)
1.滿族入主中原:延續和轉折
2.中央政府的重建
3.疆域的銜接
4.政府職能
第三章奧斯曼帝國:1566年前後的鼎盛時期
1.奧斯曼帝國的重要性
2.大事年表
3.1600年前後的奧斯曼帝國
4.統治階層
5.行政區劃
6.政府職能
7.評估
8.奧斯曼帝國衰落之注解(直到1750年前後)
第四章印度的經歷和莫臥兒帝國(1526—1712年)
1.印度的經歷
2.印度的政治傳統
3.莫臥兒帝國
4.莫臥兒帝國的政府
5.政府職能:描述和評估
6.莫臥兒帝國之評估
歐洲國家的重建
第五章“現代”國家
1.背景和大事年表
2.歐洲國家的重建
3.個案研究
4.現代國家
第六章兩個傳統:專制君主制和議會君主制
1.兩個傳統
2.法國專制之路
3.英國的選擇
4.君主專制和有限君主制在東歐的兩個變體:普魯士和波蘭
5.再談兩個傳統
6.代議制原則的命運
第七章歐洲國家模式的移植
1.地理大發現(1480—1607年)
2.殖民地
3.西班牙在美洲建立的帝國
4.英國的殖民地
5.俄羅斯的西化(1682—1796年)
第八章專制君主制的巔峰:歐洲,1770—1780年
1.舊制度
2.歐洲主要國家
3.啟蒙“計畫”
4.開明君主制
5.歐洲專制主義的局限性
參考文獻
第五部分通向現代國家之路
第一章概述
1.民族和民族主義
2.人民主權
3.民族國家
4.世俗主義和現代國家的意識性和目的性
5.工業化:對經濟獨立和社會福利主義的追求
6.財富和福利主義
7.現代國家模式的出口
8.插曲
第二章美國革命
1.美國革命的重要性
2.幾個特徵
3.走向獨立
4.戰爭年代的政治機构(1776—1787年)
5.1787年憲法的製定
6.統治藝術的六大發明
第三章法國大革命的遺產
1.法國大革命
2.革命的週期
3.事件經過
4.1789至1791年:革命的工作
5.大革命的遺產一:《人權宣言》
6.大革命的遺產二:民族主義
7.大革命的遺產三:公民軍隊
8.大革命的遺產四:新型專制政體—廣場—宮廷式政體
第四章1815至1871年:歐洲專制君主制國家的憲政化
1.政體類型的新劃分
2.自由民主政體和憲政主義
3.對立的意識形態:歐洲新版圖和正統原則
4.大事年表
5.1809至1875年:歐洲的憲法
6.結論
第五章工業化
1.工業化對政府的影響
2.政府的職能
3.前工業時代的政府
4.工業革命:從1800年左右至今
5.工業化對戰爭的影響
6.工業化對社會的影響
參考文獻
索引
原書編輯後記
譯後記
NT$1650
【地圖上的歷史】(豪華精裝印簽版,贈2本地圖冊)
NT$2680
【暗黑歷史系】(西方文明源頭的戰爭史詩)
NT$1799
霍夫施塔特作品系列:【理解美國政治】
NT$1899
【美國創世記】(艾理斯代表作)
NT$1399
【白宮舊主】(美利堅的前世今生)
NT$1899
【滑鐵盧戰役:决定歐洲命運的四天】
NT$1599
引進斯坦福大學出版社修訂第6版:【瑪雅史】(失落世界的第五大文明)
NT$1800
【俄羅斯帝國史】(從留裡克到尼古拉二世)
NT$2050
【荷蘭共和國:崛起、興盛與衰落1477-1806】(牛津現代早期歐洲史系列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教授喬納森·伊斯雷爾經典著作)
NT$1999
【尋秘古埃及:勇闖法老之國的藝術家與探險家】
NT$1800
12月重磅新品:【俄羅斯帝國史】(從留裡克到尼古拉二世)特裝版
NT$2550
“猶*人的故事”三部曲:【永遠的歸途(1700~1900)+漫長的流離(1492~1700)+尋找失落的字元(西元前1000年—西元1492年)】(3册特裝版)
NT$1699
【敵人與鄰居】(1917-2017)
NT$1799
【以色列簡史:1897—2011】
NT$2050
完全埃及系列:【埃及神廟】+【埃及眾神】
NT$1850
【大希律王治下猶太王國建築】+【重現古地中海文明】
NT$1450
【牛津圖坦卡蒙考古珍檔:100周年紀念】(精裝典藏版)
NT$1750
猶太人的故事:【尋找失落的字元(西元前1000年—西元1492年)】(特裝版)+【漫長的流離(1492—1700)】(精裝)
NT$1650
【波斯之劍】(千年之爭)
NT$2100
【努比亞文明+赫梯帝國+腓尼基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