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廷黻回憶錄】
編輯推薦
1.中國現代史豐富的寶庫,海內外史學界公認的“民國史長城”——臺灣《傳記文學》雜誌珍藏內容大陸首度完整呈現!
現時已出版《從晚清到民國》《再見大師》《民國校長》《我們的朋友胡適之》《從甲午到抗戰》《十四年:從1931到1945》《馮玉祥傳》等!
新一輯《蔣廷黻回憶錄》《一個女人的自傳》《亦雲回憶》再續佳作!
2.本書系作者退休後在哥倫比亞大學口述自傳的中文譯本,1979年由臺灣傳記文學出版社出版,曾經引起海內外學界的廣泛關注。 蔣廷黻一生經歷複雜,親歷了時代的風雲變化。 回憶錄中披露的大量鮮為人知的史事,更是研究近現代史的珍貴資料。
3.蔣廷黻是中國近代史“開山的人”,亦是國民政府“ZUI知外交的人”,他可看做是一個中國傳統學而優則仕的“樣品”。 本書是他的自我剖析,亦是對中國傳統知識人的剖析。
4.蔣氏多年身居高位,以學者的眼光與頭腦觀察思考,言他人所未道之處; 被譽為“民國以來學者從政中有成就的一比特”,實則為官為學兩遺憾。
內容簡介
蔣廷黻作為一個有著特殊經歷和身份的“重要人物”,其回憶錄有著較為重要的史料參攷價值。 本書系作者退休後在哥倫比亞大學口述自傳的中文譯本,1979年由臺灣傳記文學出版社出版,曾引起海內外學界廣泛關注。 蔣廷黻一生經歷複雜,親歷了時代的風雲變幻。 他以學者的眼光與頭腦進行觀察思考,有人所未道之處。 加之長期身處高位,回憶錄中披露的大量鮮為人知的史事,更是研究近現代歷史的珍貴資料。 這是該書的主要價值所在,也是我們出版該書的著眼點。
作者簡介
蔣廷黻(1895-1965),著名歷史學家、外交家。 先後做過南開大學歷史學教授、清華大學歷史系主任,以主張史學改革著稱於時,被郭廷以譽為中國近代史“開山的人”。 1935年受到蔣介石的賞識,弃學從政,先後任國民政府行政院政務處處長、駐蘇聯大使等職,被譽為國民黨官員中“ZUI知外交的人”。
目錄
譯者序/ 001
章我的先人和老家/ 001
第二章家人和鄰居/ 011
第三章啟蒙時期
(一九○一—一九○五)/ 019
第四章新學校、新世界
(一九○五—一九○六)/ 031
第五章教會學校時期
(一九○六—一九一一)/ 041
第六章留美初期
(一九一二—一九一四)/ 051
第七章四年美國自由教育
(一九一四—一九一八)/ 063
第八章赴法插曲/ 073
第九章哥大研究與華盛頓會議/ 083
第十章革命仍須努力/ 097
第十一章遊歷
(一九二三—一九二九)/ 117
第十二章清華時期
(一九二九—一九三四)/ 135
第十三章“九一八事變”與《獨立評論》/ 149
第十四章赴俄考察與歐洲之旅
(一九三四—一九三五)/ 165
第十五章行政院政務處長時期
(一九三五—一九三六)/ 187
第十六章出使莫斯科
(一九三六—一九三七)/ 207
第十七章戰爭的考驗/ 225
附錄
蔣廷黻的志事與平生/ 245
蔣廷黻的志業/ 276
廷黻先生對學術界的貢獻與關切/ 287
廷黻與我/ 296
----------------------------------------------
【亦雲回憶】
內容簡介
本書是美國哥倫比亞大學“中國口述歷史學部”推出的系列歷史人物口述傳記之一,由唐德剛協助沈亦雲整理完成。 沈亦雲是民初政壇風雲人物黃郛之妻,見證了現代史上風起雲湧的中國政治。 本書是研究民初政壇的一手史料,價值極高。
黃郛在辛亥革命前後,與孫中山、陳其美、黃興等人關係密切,並與陳其美、蔣介石結為義兄弟,但他卻不是國民黨員。 在北洋政府中,他先後一直擔任重要職位。 馮玉祥發動的“北京政變”中,他是幕後人,扮演了重要角色。 蔣介石在南京建立國民政府後,他又立即成為蔣氏的政治靈魂。 從這本回憶中,我們能够瞭解黃郛的性格和應世處事之道,見證黃氏的理想是要講辛亥革命未完成的事業繼續完成。 亦能看到作為對蔣介石施政影響極大的人,黃郛的艱難處境,這也從側面反映了蔣介石最終失敗的原因。
目錄
蔣序/ 001
張序/ 002
胡函代序/ 004
張函代序/ 007
自序一/ 010
自序二/ 018
一嘉興東栅口/ 001
二我的父親/ 007
三我的母親/ 015
四二妹性仁/ 023
五家鄉的幾比特前輩/ 031
六到天津讀書/ 039
七辛亥革命知見/ 049
八不幸的二次革命/ 073
九亡命生涯/ 091
一○歸國/ 111
一一遷北京/ 125
一二天津三年/ 139
一三再度出國/ 157
一四首都革命/ 175
一五攝政內閣/ 191
一六滯京一年/ 203
一七南歸/ 221
一八北伐時期/ 235
一九對黨和政的不同意見/ 249
二○上海特別市/ 267
二一我印象裏的日本/ 285
二二寧案/ 297
二三濟案/ 311
二四莫干山/ 339
二五“九一八”瀋陽霹靂/ 353
二六最後北行/ 369
二七塘沽停戰協定/ 387
二八政整會/ 413
二九餘事/ 439
三○分手與身後/ 467
三一抗日戰起/ 485
三二重回上海/ 499
三三南屏十年/ 515
三四戰後的莫幹農村/ 533
----------------------------------------------
【陳佈雷回憶錄】
內容簡介
陳佈雷生於1890年,逝世於1948年。 他所處的時代,正是中國幾千年未有的大變局時代。 從一介書生而為報界先鋒,其文風生水起,擲地有聲。 後追隨蔣介石凡二十餘年,被視為“文膽”“總裁智囊”。 而他卻以自殺的管道結束了自己的一生,給我們留下了種種謎團。 要尋找一個真實的陳佈雷,其《回憶錄》與《日記》就是適合的途徑之一。
本書內容輯錄自臺灣《傳記文學》雜誌所載陳佈雷“回憶錄”“日記”“遺書”及蔣介石、陶希聖、胡適等人對陳佈雷的回憶、評估文字,希望能讓讀者全面認識民國史上的這一傳奇人物。
作者簡介
陳佈雷(1890—1948),原名訓恩,字彥及,筆名布雷,浙江慈溪人。 1911年從浙江高等學堂畢業後,在上海《天鐸報》做記者,以“布雷”為筆名寫時評。 同年10月,武昌起義後,寫《談鄂》十論,按日刊佈,響應革命。 1912年加入同盟會,1920年赴上海,先在商務印書館編譯《韋氏大學字典》,後任《商報》主編。 1927年加入中國國民黨,歷任浙江省教育廳長、蔣介石侍從室第二處主任、國民政府**次長兼國民黨中央宣傳部副部長、國防*高委員會副秘書長、中央政治委員會代理秘書長等職,長期為蔣介石草擬檔案。 支持屬奔赴抗日前線,設法掩護民主人士。 1948年11月13日,在南京自殺身亡。
目錄
前記/ 001
自序/ 001
回憶錄/002-162
附錄一書信日記
致沈劍儂函——民國二年(1913)三月六日/ 196
致柳亞子函——民國二年(1913)三月七日/ 197
致章巨摩函——民國二年(1913)/ 198
致柳亞子函——民國元年(1912)/ 199
致胡寄塵函——民國元年(1912)八月/ 200
致柳亞子函——民國元年(1912)/ 201
致柳亞子函——民國元年(1912)/ 201
致胡健中/ 201
致徐複觀——民國三十七年(1948)/ 202
陳佈雷日記選錄——畏壘室日記〔民國二十五年(1936)一月一日至二月
二十九日〕(《傳記文學》編輯部選注)/ 203
附錄二陳佈雷逝世經過及遺書
陳佈雷逝世經過/ 236
臨終留呈蔣總統書——民國三十七年(1948)十一月十一日/ 238
留交蔣、金兩秘書函——民國三十七年(1948)十一月十一日/ 239
臨終致張道藩函——民國三十七年(1948)十一月十一日/ 240
臨終致洪蘭友函——民國三十七年(1948)十一月十一日/ 241
臨終致潘公展、程滄波函——民國三十七年(1948)十一月十一日/ 241
臨終致陳方、李惟果、陶希聖函——民國三十七年(1948)十一月十一日/ 242
臨終遺副官陶永標書——民國三十七年(1948)十一月十一日/ 242
臨終遺夫人書——民國三十七年(1948)十一月十一日/ 243
臨終遺訓慈、訓、叔同諸弟書——民國三十七年(1948)十一月十一日/ 243
臨終遺諸兒書——民國三十七年(1948)十一月十一日/ 244
附錄三論陳佈雷
陳佈雷的生平鄒韜奮/ 246
布雷先生的風範——“寧靜致遠,澹泊明志”蔣君章/ 250
記陳佈雷先生陶希聖/ 258
報人本色的布雷先生陶希聖/ 269
大記者與大英雄程滄波/ 274
一個可悲的新聞記者王芸生/ 277
一個文人——陳佈雷張治中/ 278
我對於布雷先生的認識張道藩/ 281
我所知道的陳佈雷先生楊玉清/ 283
西湖小蓮莊訪布雷黃萍蓀/ 285
始終保持書生風度的布雷先生賴景瑚/ 289
布雷先生的無私與積極邵毓麟/ 292
從兩件往事看布雷先生唐縱/ 294
對布雷先生的懷念方豪/ 295
我與布雷先生的交往胡健中/ 299
重訴生平——為陳佈雷先生逝世三周年作程滄波/ 304
贈陳佈雷柳亞子/ 309
寫給陳佈雷先生的一封信鄒韜奮/ 309
致陳佈雷(稿)胡適/ 311
和陳畏壘先生郭沫若/ 311
致陳佈雷戴季陶/ 312
布雷先生給我的信蔣君章/ 314
先兄陳佈雷雜憶陳訓慈(作於一九八六年)/ 317
我對先兄為人處世的看法陳叔同/ 336
陳佈雷及其家中的中共地下黨吳江雄編作李若松提供/ 339
後記/ 371
----------------------------------------------
【十四年從1931到1945】
內容簡介
本書輯錄了臺灣《傳記文學》雜誌所載的抗戰曆者回憶文章。 這些曆者既包括何應欽、張發奎、宋哲元等國軍高級將領,也有參加過大小戰鬥的國軍中下級軍官。
自1931年“九一八事變”始,中華民族經歷了長達十四年的浴血抗戰。 本書選取了九一八事變、七七事變、淞滬會戰、台兒莊戰役、對日受降五個重大歷史事件,通過戰爭曆者的回憶,用手資料為讀者解密不為人知的戰場細節,近景重現中華民族的悲壯史詩。
作者簡介
《傳記文學》雜誌,由劉紹唐先生一九六二年六月創刊於臺灣。 雜誌一向秉持客觀、公正、實事求是、超黨派、超政治,摒弃舊有“完人思想”與“偶像崇拜”的框框,為現代史與傳記文學開拓一個寬闊的領域,是中國現代史豐富的寶庫,在海內外學術界享有“民國史長城”美譽。
何應欽(1890年4月2日-1987年10月21日),中華民國陸軍一級上將,字敬之,貴州省興義人。 抗日戰爭時期,任第四戰區司令長官、中國遠征軍總司令、中國戰區中國陸軍總司令。
張發奎(1896—1980),又名逸斌,字向華,清光緒二十二年(1896年)9月2日出生於廣東韶關始興縣,客家人,愛國將領及抗日名將。 抗日戰爭期間,先後任集團軍總司令、兵團總司令、戰區司令長官、方面軍司令官等職,率部參加過淞滬、武漢、昆侖關等戰役,被授予國民革命軍陸軍二級上將。
目錄
編九一八事變
王鐵漢:“不抵抗”的抵抗
——瀋陽北大營守軍團長關於“九一八”的回憶
寧恩承:“九一八”之夜——《東北大學話滄桑》外一章
劉博昆:“九一八”噩夢錄
John B. Powell原著尹雪曼譯:美國記者筆下的“九一八”(節選)
——《上海〈密勒氏報〉主持人鮑維爾回憶錄》之一七
李璜:九一八事變與東北義勇軍(節選)
——《學鈍室回憶錄》之一章
顧維鈞:“九一八”前後與張學良的接觸
劉健群:回憶馬占山將軍
第二編七七事變
劉汝明:七七抗戰與二十九軍
——紀念盧溝橋事變二十七周年兼悼二十九軍諸老友
秦德純:七七盧溝橋事變經過
劉健群:我與宋哲元將軍的幾次交往
宣介溪:追念宋哲元將軍
宣介溪:宋哲元與特殊的二十九軍
宣介溪:宋哲元將軍的遺憾
劉振三:從廿九軍的起源說到宋明軒先生的為人
劉振三:關於陳覺生及七七抗戰的序幕
張子揚:我與宋將軍的一段工作經驗及其報國的决心
葉逸凡:印象深刻的三件事
陶希聖:平津學界與廿九軍
樓兆元:記憶猶新的宋哲元的一段談話
宋哲元:同甘共苦就是團結一致的真精神
——二十六年四月召集冀察政委會及所屬各委員會職員講話
第三編淞滬會戰
吳相湘:中國對日總體戰畧及若干重要會戰
張發奎:八一三淞滬戰役回憶
王公璵:抗日初期國軍守浦東的回憶
——並記我所知道的張發奎將軍
張柏亭:八一三淞滬會戰回憶
曾虛白:“八一三”憶往
第四編台兒莊戰役
侯象麟:第二集團軍台兒莊戰役實錄
黎東方:台兒莊之戰
王仲廉:台兒莊戰役的回憶
蕭自誠:台兒莊大捷憶往
郭學虞:張自忠、李宗仁與台兒莊大捷
崔萬秋:日本記錄中的台兒莊之戰
何應欽:台兒莊戰鬥與徐州會戰
第五編對日受降
何應欽:對日受降簽字二十周年感言
劉本厚:第十一戰區北平受降典禮實錄
趙光漢:抗戰勝利空軍受降曆記
石美瑜:審判戰犯回憶錄
吳相湘:東京灣受降的徐永昌
·····
NT$1499
【英國皇家空軍“颱風”+通用動力F-16“戰隼”】
NT$1399
【沙漠裝甲+沙漠群狐】
NT$1250
魚鷹社引進【步兵班、排、連、營戰術+巷戰與火力支援戰術】
NT$2999
現代艦船:【任務式指揮+戰畧】
NT$1850
【世界新型作戰無人機】(英)亞曆山大·史迪威著
NT$2699
7月新書:【戰艦百科大全:從第二次到當代】[英]羅伯特·傑克遜主編
NT$2150
【步兵班排戰術手册】+【現代摩托化步兵營連戰術】+【小組織作戰技能手册】+【單兵作戰技能手册】(4册)
NT$1550
【黃埔史】(1924-1927)
NT$1599
【美國的暗面】(1914—2018)(上下册)
NT$1600
【作戰無人機系統和全球作戰無人機】(上下册)
NT$2599
【英國皇家海軍:從無畏艦到斯卡帕灣】(1904—1919)(全5册)
NT$1699
【愛新覺羅家族舊影+李鴻章舊影+袁世凱舊影】(舊京人物影像館)
NT$1850
【古羅馬帝國的輝煌】(套裝共四册)
NT$1980
【2021世界海軍評論】(艦隊標誌性戰艦和科技進展)
NT$3500
【美國海軍史】:從1775年至21世紀+【美國陸軍史】:從1775年至21世紀+【美國空軍史】:從1910年代至21世紀
NT$2799
地圖上的第二次世界之爭:【大海戰+東線戰場】
NT$1599
【皇帝的刺刀:拿破崙戰爭條令中的連、營、旅級戰術】+【制勝的科學:拿破崙戰爭中的俄*戰術】
NT$1999
【西方世界的决定性會戰及其對歷史的影響】
NT$1499
戰鬥機空戰生存法則:【戰術與機動上下】(現代近距空中支援作戰)
NT$1950
【米格-21】(超音速噴氣式戰鬥機)